菜单
中国的富人都缺一堂「信托课」
来源: 财策研习社
作者: 刘干霄 博士
发布时间: 2024-12-11
点击次数: 18

中国的富人都缺一堂信托课,因为信托从它诞生的背景里就具有“欺诈性”。这个欺诈性是打引号的。

 

信托的背景是什么?

 

信托是威廉公爵征服英国过后,搞了土地分封制,把土地分封给他的大臣们,然后建立了君主权威,你要宣誓效忠于我,但是我也规定一系列法律。比如第一个,财产只能嫡长子继承,且每次继承的时候要交高额的继承税。


中国的富人都缺一堂「信托课」

 

随着时间的推移,对这种制度的合法性和合理性的质疑和挑战就出现了。比如说,假如你不想给嫡长子怎么办?或者你的嫡长子不具备管理能力怎么办?或者你不想交那么多税怎么办?

 

这时候就慢慢衍生出了“信托制度”。它是透过衡平法,基于良心、道德、公平、合理,来对抗国家明文规定的成文法,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其实是财富阶层,透过衡平法来调节成文法的不足,本质上是跟王权的对抗博弈,最后找到了一个平衡点。

 

为什么具有欺诈性?是因为表面上这个财产,是没有发生继承的,但实际上产生了继承效应。因为财产没有发生法律意义上的“继承“,所以就可以规避“必须给到嫡长子”这个规定。那么在这样的操作中,其实是具备某种程度上的“欺诈”属性。


中国的富人都缺一堂「信托课」

 

在维多利亚时代的时候,出现了“公司股权”这种复杂的财产,不再是土地这种简单的财产类型了,这里就涉及到怎样更好地治理等。这个时候信托制度就会大放光彩,被用来作为专业代持的工具,有效规避税酬的工具,做条件分配的工具,用来隔离风险的工具,尤其随着公司法,现代商业公司的崛起,它可以来解决那种“一刀切”法律政策里面很多的局限。

 

英国对这个世界的贡献非常大,其中之一就是制度文明,制度文明当中非常重要的就是信托制度。信托是我们现代商业社会里,极为重要的制度。比如说你去买个公募基金,你在证券公司里面去做个专户,本质都是信托精神,财富其实本质上还在你那边,但实际上管理已经是委托专业化管理了,它都是基于信任和托付。有了信托制度过后,才极大地解放了我们商业的各种限制。

 

但在中国的物权法当中,尤其是早年,它都是一物一权的概念,但实际上在现代社会里,随着财产的类别越来越丰富,管理机制越来越复杂,人的价值观越来越多元,需求越来越个性,这时候这种一物多权的处理方式,就变得非常的重要。

 

我们国家非常有远见,在加入WTO的时候,在我们当时那样的法律环境里,居然横空出世了一部《信托法》。尤其在去年,当时的银保监会,还出来了信托业三分类,进一步强化了信托这种服务职能,这就是中国的智慧,在一个超大型的经济体,它并没有“一刀切”地用那些明确的成文的法律解决所有的问题,总会给各种的创新留有余地,给各种的利益主体留有一些合法合规的、有法可依的空间。


中国的富人都缺一堂「信托课」 

 

我认为中国每一个中产家庭,都应该去学学“信托”。现在我们的家庭信托,100万起就可以;特殊目的信托,可能10万、20万、30万、50万都可以;公益信托可能都没有门槛。

 

信托,已经不是专属富人的“宠物”。

 

分享到:
关注官方微信
关注知识平台
Copyright © 金石财策(北京)顾问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