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宏观变迁下家庭资产配置五大策略建议
来源: 财策研习社
作者: 刘干霄
发布时间: 2021-09-08
点击次数: 122
作者介绍——刘干霄 博士
金石财策联合创始人&CEO,中国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学博士,ISOFP国际金融专业人士协会财富管理专家组成员,十五年金融投研与管理经验,深谙大类资产配置、家族财富管理与家族信托实务,为银行、信托、保险、律所等机构财富管理业务转型提供咨询解决方案,多次受邀出席《财经》全球财富管理论坛并做专题分享,著有《重新定义理财顾问》、《中国家族办公室管理前沿》。 



20世纪以来,全球形势风云激荡。两次世界大战重构世界格局,西方资本主义历经危机和发展,世界社会主义走过高潮和低谷,中华民族由近代的衰落走向改革开放后的繁荣富强。中国现在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GDP已经相当于美国的67%。


正在此时,世界格局再次迎来大变局和大调整,新世界的崛起正在向旧世界的桎梏发起挑战。未来几年,中国的经济社会环境会发生怎样的变迁?相应的投资格局会有怎样的转变,又会出现哪些新的机会?


 

中国进入“纵向提升时代”


这个“变局”既包括人类社会性层面的变局,也包括世界现有格局下国家地缘政治、经济贸易、产业布局、金融等方面此消彼长的变局,还体现在我们国内产业结构、人口结构、消费行为、金融监管等方面的变化。


宏观变迁下家庭资产配置五大策略建议

图片来源|The Big Picture in a Tiny Nutshell 溯元育新翻译制图


“变”意味着和以前不一样,变化中孕育着“危”与“机”,适应变化的就是“机”,不适应变化的则是“危”。


正是因为变化,在谈及宏观研究和投资策略时,我们都要以动态的视角来做判断。我们需要客观地看待“变化”,做出“趋利避害”的选择,“趋利”就是要看清结构性的机会,“避害”就是要尽量避免系统性风险和特殊风险的伤害。


不过系统性风险并不是很好规避,比如社会上发生大规模的通胀,除非资产配置国际化并且资本进出相对自由,否则都很难不遭受系统性风险带来的损失;但是特殊风险确是我们可以尽量避免的。


宏观环境的变化中,我们迎来了“纵向提升时代”,新产品、新模式、新技术、新品牌文化等层出不穷。金融从业者更要深度思考变化的性质、特征和方向,这对于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至关重要。


 

宏观政策转向解决中长期发展问题


过去一年多,我们宏观政策是针对疫情的短期对冲逻辑。要在很短的时间里控制住疫情,并且从金融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等方面都做了积极引导,政策的首要目标是防范疫情、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随着疫苗的推出,在科学防控和大数据支持的有效管控下,疫情防控成为常态化,政策逻辑也发生转向。


2021年是经济经历“过山车”式冲高后,向新均衡中枢回归的过渡之年。宏观政策也从疫情时短期对冲逻辑,转向中长期问题与红利型逻辑,要寻求包括金融、产业、民生、环境等各个维度重大问题的解决办法,同时要去发掘新的增长红利。政策关注重点逐渐转向新发展格局与高质量发展,包括解决人口、科技创新、平衡发展问题,更聚焦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实现问题。


宏观变迁下家庭资产配置五大策略建议


2021年7月30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相比4月30日而言,政策目标既要稳增长,又要调结构,还要控制新增债务,而符合这三个条件的领域主要是科技创新、补链强链专项行动、特精专新中小企业、碳中和先立后破,以及就业与民生等。


 

资产配置逻辑与主题投资策略需重新审视


对于投资者而言,这无疑是值得庆幸的时代,经济快速发展、财富得到迅速积累、科技日新月异、生活水平得到不断提高;但这也是充满不确定的时代,不管愿不愿意,接不接受,我们的投资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革。


1.碳达峰和碳中和背景下的能源变革


碳中和成为重要的中长期主题。习总书记承诺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意味着再过10年碳排放达到峰值,再过40年实现碳排放零增长。基于目前能源结构还是以化石能源为主,我们工业化进程还处于早期阶段,技术水平还有待提升,碳排放还无法全部实现低成本治理。中国是全球第一大制造业大国,规模总量很大,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时间紧、任务重。


中国中小型制造业企业占比大,这些中小企业能源效率低,技术水平不高、经济实力有限,节能减排的动力和能力不足。对碳排放的硬性要求,会冲击这些中小企业,带来的挑战就是失业率上升、地方财政下降、金融机构和民间借贷不良率上升。反之,能源利用率高、技术水平先进、资金雄厚的企业,更容易治理碳排放,成为市场上竞争力更强的企业。


碳中和的背景下,带来能源结构、工艺流程与技术应用的变革,以及终端电气化改造。还会催生出更多新能源企业,如风能、太阳能、核能等,清洁能源企业相关上下游企业也会不断涌现,还会涉及到能源的生产、传输和储能体系等,从而带动相关的设备生产、电池存储、智能管网等产业的大发展。


2.国际形势深刻变化,对资本市场产生冲击


2018年以来,中美关系螺旋式下降,改变了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大的国际环境,导致资本市场不确定性显著加强。

 

中美之间的战略竞争首先体现在科技领域。以5G、人工智能、物联网、遥感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领域,中国已经取得竞争优势,美国感受到来自中国科技崛起的威胁,开始阻断中国尖端科技和基础研究,意图抑制中国科技进步。除了将华为、中兴等科技企业列入实体清单,还将这份“实体清单”扩大到中国多所大学,目的就是要尽可能阻断中国的基础研究。


应对美国对中国科技领域的限制,我们要做的是补链强链,包括“国产替代”与“特精专新”。国产替代主要涉及到信息产业,包括芯片、服务器、数据库、电信基础设施、网络安全等,要尽快摆脱美国束缚,实现国产替代;专精特新是指,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等四大特征的中小企业,集中表现为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尚处发展早期的中小型企业。支持这些中小企业最高效的方式就是发展多层级的资本市场,让市场在资金配置方面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3.中国已经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


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65岁以上的人口占比已达到13.5%,中国已经进入到深度老龄化的社会,预计2031年会进入到超级老龄化社会。


人口老龄化带来三方面的巨大挑战。一是更快变老,老龄化进程快于发达国家;二是未富先老,我国人均GDP仅达到世界平均水平就到了深度老龄化;三是基数巨大,65岁以上的老人已经达到1.9亿,超过G7国家总和的1.6亿。


宏观变迁下家庭资产配置五大策略建议

数据来源|梁中华宏观研究


长寿时代,人的寿命变长,人人都带病生存。有统计学表明,我国65岁以后的医疗费用占一个人一生中医疗费用的70%以上,老年人的医疗费用是年轻人的4倍甚至更高。银发浪潮带来了银发市场,医疗、养老等健康产业将成为社会的支柱性产业。


4.中国进入消费升级时代


国际经验显示,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后,整个社会的消费结构将经历大众消费—品牌消费—简约消费重大变革。


中国人均1万美元GDP,消费结构从生存型的消费向发展型转变,商品型的消费向服务型转变,数量型的消费向质量型转变。


我们国家的经济纵深非常广大,从西部到东部经济差别很大,一部分发达城市,比如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可能已经步入品牌消费的时代。低线城市与广大农村地区仍然是大众消费或者是大众消费向品牌消费升级的阶段。


未来,我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商品消费市场,伴随着品牌消费时代来临,本土消费品牌有望崛起。


5.资本市场周期性弱化,极致性分化或成常态


过去,宏观经济和资本市场非常受土地和利率这两个因素影响。经济结构变化后,宏观经济表现和资本市场走势,有时候会出现背离。


即便宏观环境不是很乐观时,还是会有很多新产业的崛起,就像这几年传统汽车行业表现一般,但电动车方面,资本市场表现却非常抢眼;反之,大家普遍觉得宏观周期下受益的行业,反而表现平平,就像保险业,老龄化的到来应该利好保险行业,但是当前行业估值普遍较低。传统行业和新兴行业估值,存在极致的分化可能成为常态。资本市场投资逻辑和特征发生变化,导致新兴产业投资难度进一步加大。


6.传统行业资本回报率下行


伴随经济增速回落、劳动力供给减少、资本相对充裕,成熟行业的资本回报率趋势下行。传统行业是债务融资的主体,是利率定价的核心,其资本回报率下行对利率顶部形成制约。


高净值家庭资产管理的五大应对策略


投资就是投国运,顺应时代大势才能得到了丰厚的财富回报。个体的财富积累离不开时代的馈赠,就像90年代初的制造业、90年代末的互联网和全球贸易、20世纪初的城镇化,赶上这些风口的创业者和投资者,成了先富起来的那批人。同样,未来的投资同样要找对国家金融改革的方向和国家产业发展的方向。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的宏观目标和政策作出调整。整个大环境发生了变化,高净值家庭资产配置策略要做出哪些相应调整呢?


1.重视权益资产的战略配置价值


2015年,提出供给侧改革,明确“三去一降一补”。这一年成为企业债务分水岭,从产能过剩的行业开始爆发债务危机,到2021年已经开始出现国企的债务违约。债务风险从最脆弱的地方开始蔓延,并被逐级穿透。


信用风险高发、超长债供给不足、经济结构转型背景下,应该从根本上降低资产负债错配的风险,更加重视权益类资产的战略配置。


说到权益类资产,想到最多的可能是二级市场股票。其实,一级市场的私募股权基金更具成本优势,有较高的性价比,能够获取更高收益,只是投资门槛较高。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可以充分借助GP基金管理人的机构投资者优势,基于专业研究与产业优势,深度挖掘稀缺股权资产,并赋能企业快速发展,最终实现资本市场溢价退出。在此过程中,投资人LP可获得投资成本、业绩成长、估值溢价等多重收益。


当然,不只是一级市场私募股权,二级市场股票/基金投资也相对能实现上述投资效应,并能提高流动性。


2.重视“量化策略”在投资中的应用


A股市场持续震荡,大小市值交替、行业轮动加快,资本市场周期性弱化,此时量化策略优势更加明显。量化投资用先进的数学模型替代人为的主观判断,极大减少投资者情绪波动的影响,避免在市场极度狂热或悲观的情况下做出非理性的投资决策。


量化投资的逻辑,不是通过一次交易或很短期的交易获得大幅度的涨幅,而是通过日积月累、中高频的交易,每次通过微小获利,长时间下来也能以相对较小的波动获得较高的正收益。


量化选股可以对全市场的全部股票做追踪分析,基于数据统计规律,从成千上万个因子中,寻找因子和股价变化之间的规律,从而对股价未来走势进行预测。如当某个行业出现上涨趋势,计算机会自动调增仓位。


截止到2020年底,全球前十的私募基金有八家都涉及量化策略,总规模达3.5万亿美元。量化策略的优势,已经得到了市场的验证。


3.把握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产业投资机会


过去20年,中国最好的投资机会围绕房地产和互联网两个领域,在房住不炒、互联网反垄断等一些列政策下,过去的投资模式已经不可维系。当下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个过程中会发生产业结构、行业集中度、消费结构等一系列变化。


在经济转型中,同样会面临困难和挑战,尤其是面对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国产替代是必经之路。未来20年,可以重点关注“国产替代”与“专精特新”硬科技领域的股权机会,如半导体、高端制造、军工、新能源等。


另外,长寿时代环境下,医疗器械、创新药、大健康等领域,既有消费属性,又有科技属性,这些领域的投资值得关注,尤其医药主题的FOF基金,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医药PE投资阶段高估值的风险,而且具有较高的流动性。


4.关注碳中和背景下的产业投资机会与风险


今天的碳中和是对整个工业文明的颠覆,其中,清洁电力设备、电动车产业链、氢能源产业链等行业长期空间广阔;同时,传统化石能源领域的棕色资产未来可能面临较大减值压力;工业部门中,因为技术改造投入需求大,更加利好行业龙头公司发展。


5.从均衡投资风格到策略化投资体系


经济结构转型带来市场特征变化,产业、赛道重要性更加凸显,高净值家庭与机构必须具备多元风格和策略化的投资能力。



世界在变,时代在变,投资格局也在变。这场变革中酝酿的破旧换新的洪流正在向我们席卷而来,虽然这可能让很多人觉得并不适应,甚至无所适从,但正是因为变局中“危”与“机”此起彼伏,聪明人便能以“变”应“变”,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争取到变化中的特别机会。


分享到:
关注官方微信
关注知识平台
Copyright © 金石财策(北京)顾问有限公司